以史为鉴

当前位置:首页 / 廉政文化 / 以史为鉴

毛泽东:嚼得菜根 百事可做

2015-05-15          发布:[纪检监察]

  毛泽东,身为农民的儿子,长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,他熟悉中华民族的历史,他认为廉洁奉公是共产党员应有的道德修养。签发训令反对贪污腐化

    1929年12月,毛泽东在起草“古田会议”决议中,把廉洁奉公作为共产党员五项条件之一:规定新分子入党,除了政治观念没有错误,忠实可靠之外,还必须具有牺牲精神,能积极工作,不吃鸦片、不赌博、没有发洋财的观念。1932年2月,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发布了第3号通令,主要内容是反对贪污腐化、挥霍浪费、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。在此后的两年多,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,坚决打击、克服了各种不正之风和贪污腐败现象,巩固了苏维埃政权。

  1933年2月,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宣布:“苏维埃工作人员如果发现了贪污腐化、消极怠工及官僚主义分子,民众可以立即揭发这些人的错误,而苏维埃政府则立即惩办他们,决不姑息。”同年12月,毛泽东、项英签发了《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》第26号训令,规定:凡苏维埃机关、国营企业及公共团体的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贪污公款在500元以上者,处以死刑;贪污公款300元以上500元以下者,处以两年以上五年以下监禁;贪污公款在100元以上300元以下者,处以半年以上两年以下监禁;贪污公款在100元以下者,处以半年以下的强迫劳动??根据这一训令,一批大小贪污犯受到了处理,如中央执行委员、于都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熊仙壁因贪污渎职,被依法判决监禁一年,剥夺政治权利一年。苏区中央政府的反腐败斗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。不拿群众一分一毫

 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,在井冈山、赣南、陕甘宁边区留下了许多为政廉洁的故事。在井冈山根据地时,一天,一位老人给毛泽东送来一条大鲤鱼,说是给毛委员补补身体,当时警卫员不肯收,可是老人家就是不依,只好收下。等到正午时分,毛泽东从老乡那里做完社会调查回到住处,警卫员乐呵呵地对他说:“今天我给你做好吃的——红烧鲤鱼。”毛泽东忙问鱼从哪里来的,让警卫员一定送回去。警卫员说:老乡是好意。最后,毛泽东让警卫员把鱼称了,按照市场价格,给老乡如数送去了鱼钱。

   1934年1月,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,毛泽东指出: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,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。又说: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?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?那么就得和群众在一起,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,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,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,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,盐的问题,米的问题,房子的问题,衣的问题,生小孩子的问题,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。我们这样做了,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,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,把革命当作他们无尚光荣的旗帜。

  1941年5月,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政治局批准了《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》,规定:“厉行廉洁政治,严惩公务人员之贪污行为,禁止任何公务人员假公济私之行为。”1943年10月,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写的党内指示中重申“在一切党政机关中,必须讲究节省,反对浪费,禁止贪污”。

  1941年春,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困难时期。由于敌人封锁严密,延安不光是蔬菜和粮食紧缺,像棉衣、单衣、袜子等物资也非常匮乏。为克服抗战时期的严重困难,党中央发出号召:开展大生产运动,“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”。毛泽东也积极参加大生产运动,工作之余在杨家岭开垦了一块荒地,种上了辣椒、茄子、白菜。陕甘宁边区还办起了织布厂、炼铁厂、制帽厂等,由于技术设备不足,制帽厂做的毡帽样子不好看,帽壳平塌塌,帽檐往下耷拉,战士们起先不愿戴。警卫员为毛泽东领回一顶,他十分喜爱地接过帽子戴上,并夸奖说:这帽子不错呀,挺暖和的!然后,他戴着毡帽在院子里走了一圈,逗得同志们全笑了。以后开会、作报告,毛泽东一直戴着这顶毡帽。在毛泽东的带动下,大家都戴上了这种毡帽。当时,边区人民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:“八路军,土包子,头上戴着毡帽子,打仗就像钢炮子,敌人像个龟孙子。”许多外国记者到延安后,都得出这样的结论:中国的希望在延安。因为延安共产党“艰苦奋斗、以身作则,工作之外还要生产,奖励廉洁,禁绝贪污??”穿着补丁衣服接见外宾

  1949年3月,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,党中央决定离开西柏坡村,中央领导机关和解放军总部进驻北平。这意味着一个新的重大历史转折。毛泽东兴奋不已,彻夜难眠,他想起了在延安时期与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的一次谈话。黄炎培曾说:纵观几千年中国封建王朝的兴衰史,都是创业艰苦奋斗,当政腐败,结果被人民所推翻,这几乎成了一个规律。迄今为止,还没有哪一个王朝跳得出这个周期律。当时,毛泽东胸有成竹地说:“我们能跳出周期律,因为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,这就是民主。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,政府才不敢松懈,只有人人起来负责,才不会人亡政息。”

 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,毛泽东告诫全党“夺取全国胜利,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”“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”,并号召全党:“继续保持谦虚、谨慎、不骄不躁的作风”“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”。在进北平前夕,毛泽东把身边工作人员召集起来,他说:“同志们,我们就要进北平了,我们进北平不是李自成进北京;他们进北京就变了,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,不能以功臣自居,不要搞腐化,不许享乐,要坚持继续革命。”身边的工作人员对毛主席的讲话进行了认真讨论,机要处的同志根据毛主席讲话精神作出了具体规定。

  1949年3月24日凌晨,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同志来到北平城。登车前,毛泽东风趣地对周恩来等人说:“我们是进城去‘赶考’,我们决不当李自成!”进城以后,毛泽东以一个“考生”的心理准备和工作姿态严格要求自己,薪俸甚薄,生活十分俭朴。进城几天后,毛泽东要接见知名人士、民主同盟负责人张澜,他嘱咐警卫:“张先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了不少贡献,在民主人士中享有很高的威望,我们要尊重老先生,你帮我找件好衣服换换。”警卫从毛泽东口里听说要穿件好一点的衣服,还是头一回。他在毛泽东的“存货”里翻了又翻,选了又选,竟挑不出一件没有补丁的衣服,禁不住嘟囔:“真是穷秀才进京,一件好衣服都没有!”毛泽东听后,淡淡地一笑说:“历来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。安贫者,能成事,嚼得菜根,百事可做。我们会考出好成绩的。”最终,毛泽东还是穿着带补丁的衣服接见了张澜。后来,他仍然穿着这身衣服接见了沈钧儒、李济深、郭沫若、陈叔通直到开国大典前夕,毛泽东要登上天安门城楼,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,才做了新制服。

  新中国成立后,这位共和国领袖生活依然俭朴,吃穿用都不讲究。他最反对工作人员随便为他添置衣物,开国大典时穿的那双皮鞋一直穿到逝世,而且,只有在外事活动或重要场合中,他才穿皮鞋,平时一般都穿布鞋。布鞋的鞋底磨薄了,他就让人钉上鞋底继续穿。

  1954年8月,英国工党领袖、前首相艾德礼率英国工党代表团访问中国。8月24日,毛泽东要接见英国外宾,工作人员见他穿的裤子后边已打了补丁,劝他换条稍好点的裤子,他却执意不肯。他说:“不要紧,谁看我后边呀!”一次,毛泽东和陈毅一起接见外宾,毛泽东穿了一双大棉鞋。陈毅说:“人家接见外宾都穿皮鞋,你怎么穿个‘大毛窝’呢?”毛泽东说:“我就穿这种,干吗要跟别人穿得一样?我穿得舒服!”毛泽东在饮食方面也十分节俭,保持着湖南人的习惯,喜欢吃辣椒,几乎每顿饭都有辣椒,吃米饭总要掺点粗粮、黑豆之类的杂粮,严格控制伙食标准。

  1960年的困难时期,毛泽东与全国人民一样同甘苦,共渡难关。他对伙房师傅说:“我实行‘三不’,不吃肉、不吃蛋、吃粮不超过定量!”又说:“我吃饭有米饭有青菜就行,肉和鸡蛋出口换机器。”后来,毛泽东每顿饭只炒一盘青菜外加两碟小菜(无非是辣椒、豆腐乳之类),一连7个月没有吃猪肉。不揩公家分毫油水

 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,中国实行计划经济,老百姓使用票证购买生活所需,毛泽东的家庭也不例外。他每月的粮食定量是12公斤。他经常在人民大会堂、钓鱼台国宾馆等地处理国内外事务,也时常外出巡视,但无论到哪里,吃饭都是自己付粮票。如今,湖南韶山毛泽东纪念馆还保存着93张他当年交粮票的收据。毛泽东喜欢喝浓茶,还喜欢吃茶叶,所以每杯茶都放新茶叶,他喜欢甘醇爽口的龙井茶,每月用茶叶得三四斤。为此,他常嘱咐工作人员:“购买茶叶,一定要在自己的生活费中开支,不得揩公家的分毫油水!”即便是出席公务活动时,他喝茶也都是自己付钱。

  毛泽东一家的生活来源有两项:一是工资,二是稿费。1955年7月,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薪金制,毛泽东每月的工资是404.8元,此后一直未变动。他家每月的生活开支包括主食、副食、杂物用品、房租、党费,李敏、李讷的生活费,李云露(江青姐姐)的生活费,毛泽东招待客人(包括民主人士等)的费用,身边工作人员的夜餐费,部分医疗费和外出的补助费,从湖南老家来的亲友在京的花销、往返的路费、买土特产送行,资助身边工作人员等等。从1954年到1957年,他为身边工作人员和警卫员办业余学校,参加学习的有几十人,他们的课本、纸笔、练习本、字典以及聘请老师的工资,都是从毛泽东的工资中支取的。因此,他的工资经常超支,他就从自己的稿费中支出。无论是战争年代,还是和平建设时期,毛泽东始终保持艰苦朴素、廉洁奉公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这种优良作风和伟大品格,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
 

(来源:北京纪检监察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