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示教育

当前位置:首页 / 警示教育

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 ——聚焦群众身边的“四风”和腐败问题系列报道之二

2015-11-20          发布:[纪检监察]

一名小小的村委会安监巡查员,利用手中仅有的巡查上报权力,专找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漏洞进行索贿,连同学好友都不放过。在索贿时,他声称收钱是为了搞定其他安全巡查人员和上级,实际上贿款全部进了自己的腰包……提起发生在群众身边的“四风”和腐败问题,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纪委书记崔超文的脑海中,马上浮现出自己去年经手查办的这起基层干部索贿案。

“这是一出由小小村吏自导自演的现代版‘官场现形记’。索贿者打着疏通关系的幌子,说白了就是想把一潭池水搅浑,让受害者摸不清底细、吃闷亏。”崔超文告诉记者,一颗老鼠屎,能坏一锅粥。当前基层存在一些为谋小利不择手段的“蝇贪”,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,很容易让不明真相的群众误认为“天下乌鸦一般黑”,进而对基层治理状况和政府的公信力产生质疑,后果十分严重。

此言非虚。一直以来,或独来独往窥伺于群众身边、或成群结队嗡嘤在百姓耳畔的各类“苍蝇”,都是基层治理所面对的一大“公害”,也是群众最反感、最痛恨的“眼中钉”、“肉中刺”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,在“老虎”纷纷落马、“硕鼠”人人喊打的“全民反腐”大背景下,依然易发多发的基层“痼疾”,更是显得格外“扎眼”。

今年年初,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“2015年反腐期待”调查数据显示,“解决老百姓身边的腐败”以76.4%的高得票率成为群众对反腐的“最期待”。与此同时,不少网友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《每月E题》留言,期待2015年各级纪委特别是市县一级,进一步加大力度,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。

“苍蝇”虽小,危害不小;“蝇贪”成群,其害如“虎”!发生在基层的“四风”和腐败问题,损害的是百姓切身利益,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,影响党和政府形象,侵蚀党群干群关系,动摇党的执政根基,其危害不容小觑。

“基层干部官职虽小,但数量不少、作用不小。”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纪委干部王福荣指出,基层干部处于国家治理体系的“神经末梢”,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,其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群众对党风政风状况的观感,决定着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。

从现实情况看,在十八大以来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所查处的违纪违法党员干部中,基层干部占比最重。以青海省为例,今年1至8月,全省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的各项纪律典型问题224件,问责处理562人,其中乡科级530人,占总问责数的94%。由此可见,当前基层党风廉政状况不容乐观。

不少“蝇贪”自欺欺人地认为“小心驶得万年船”,实际上在老百姓看来,他们那些“小动作”就像“秃头上的虱子”一样明显。群众或许对反腐数据未必清楚,但对身边干部的行为却看在眼里、记在心头。“官职不大权力大,吃拿卡要胆子大”“三千五千不嫌少,三万五万不嫌多”等“素描”,就从侧面反映出“蝇贪”在群众心目中的扭曲形象。

“对老百姓来说,高级干部的贪污劣迹多是听来的,但发生在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却往往带来‘切肤之痛’,震动更大、感触更深。”崔超文指出,“蝇贪”的行为关系千家万户的利益,极易激起公愤,引发群体性事件。就拿古镇镇来说,近年来因贪腐行为被查处的8名村官,都曾闹得民怨鼎沸,对当地社会稳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。

“‘蝇贪’的一大危害,在于积少成多、积羽沉舟。”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纪检干部吴震认为,一开始,“蝇贪”的胆子可能没多大,但往往尝到“甜头”就不松口,直到养出老虎的胃口,铸成难以挽回的大错。

例如,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谷陇镇信用社副主任吴治锋,利用职务之便,持续从代发的农户低保资金中,每户扣取10元、20元、30元、50元不等数额,分多次侵占2761户的低保款62.37万元。

“蝇贪”的另一危害,在于传染性强、潜伏期长,容易形成“抱团取暖”式的窝案串案。吉林省吉林市委副书记、市纪委书记胡冬梅为记者举了一个例子,他们经手查办的舒兰市新安乡侵占惠农资金案,涉嫌违纪违法者多达40人左右,涉案金额3000余万元。而在浙江省奉化市近三年查处的征地拆迁领域违纪违法案件中,72%都是窝案串案。

谈及“蝇贪”成群对基层政治生态的恶劣影响,网友“维迪奇”打了个比方,个案就好比肥沃的土地里长了一棵杂草,铲除就好,但是窝案串案就好比水土流失,土地沙化,损害的是根基。

“腐败会切实影响着普通人的日常生活,让他们感到生活受挫。”作为一名外部观察者,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高遁认为,当前中国推进基层反腐工作十分重要,“如果党在地方层面成功了,我认为地方和中央将形成合力”。

郡县治,天下安;乡村治,百姓安。身边的“四风”和腐败问题每少一分,群众的获得感就会增加一分。只有把反腐倡廉的各项措施往县乡延伸,真正解决老百姓身边的腐败问题,才能不断强化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,让群众看得到、体会得到全面从严治党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