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他要闻

当前位置:首页 / 要闻要论 / 其他要闻

廉政要闻摘报(2017年第15期)

2017-11-02          发布:

在大学“特区”筑牢“红色堡垒”

——记党的十九大代表、天津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冯翠玲

  天津大学药学院是学校里的一块“特区”,外籍教师超过半数,两任院长都是外籍。在这块多元文化撞击的地方,党委书记冯翠玲以她的坚定、智慧、大爱,让基层党支部发挥出战斗堡垒作用,在国际化的大家庭里筑牢“红色堡垒”,用一颗红心为党赢得认同和尊重。

  书记?是干什么的?

  “翠玲!”在天津大学药学院,那些金发碧眼的“老外”总是老远就冲着冯翠玲打招呼。然而,最初那些刚来到中国的“老外”却不打算“搭理”这个党委书记——“书记?书记是干什么的?”

  2000年成立的药学院是国家首批4个国际化试点学院之一。这个如今办得风生水起的学院当年几乎办不下去:外籍院长和负责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因理念冲突矛盾重重,甚至学生活动、党建工作都不能正常开展。

  “去还是不去?”2003年,当学校党委决定让她到药学院工作的时候,冯翠玲内心非常犹豫:谁都知道那是个“烂摊子”,而且自己得了乳腺癌,术后经过一年20多次化疗正处于康复期。

  短暂的犹豫过后,她还是决定去:“作为党员,在需要我往前冲的时候,应该有担当。”

  “刚到学院时,学生工作几乎是瘫痪的,学院甚至没有辅导员,而外籍院长说自己打算离开天津大学。”当时的情况让冯翠玲感到棘手。

  她了解到,外籍院长虽是知名科学家,但在中国办学遭遇“水土不服”问题,工作开展得不顺畅。本科生开学就要开始实验,但教学实验中心连个影子都没有。

  冯翠玲利用自己熟悉情况的优势,跑经费、搞论证、跑审批,联系设计、施工单位,不到40天,建成了教学实验中心,学生如期开始实验课程。

  这件事让外籍院长看到党委是真干事的。在以后的相处中,冯翠玲做事都会跟院长沟通,她的合作精神逐渐获得认同,各项教学科研改革顺利推进,学生党员比例由2003年的5.5%上升到40%

  书记,是“联合院长”!

  在药学院这个国际大家庭,多元文化的碰撞一直存在。“培养什么样的人、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”,这是作为国际化学院党委书记的冯翠玲始终牢牢把握的根本问题。

  在一次研究生开学典礼上,院长讲话时说,思政课效果不理想,不应该再开设了。冯翠玲当即插话:“思政教育很重要,讲得不好可以改,但不能砍掉。”结果她被性格直率的院长当场轰了出去。

  冯翠玲在楼道转了几圈,觉得自己不能甩手而去,于是面带微笑回到教室,重申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。事后,冯翠玲不断与院长沟通,院长最终表示认可:“在翠玲身上,我看到了一位共产党人的坚守和品格。”

  冯翠玲在工作中总结出了“相互尊重、换位思考、真诚沟通、凝聚共识”的方法论。

  2015年,药学院进行导师制度改革,这意味着一半博士生导师将无学生可带,矛盾重重。冯翠玲与院长充分沟通,采取分步走的办法,并积极做好学院教师思想工作,确保改革稳步推进。

  冯翠玲说,作为国际化办学试点,药学院的每一项改革都是在试在探,会触动不少人的利益,必须靠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推进一项项改革。

  现在,这位“洋”院长把冯翠玲称为co-dean(联合院长),因为学院的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党委的推动。

  书记,是贴心亲人!

  20161月,药学院举行全体党员大会,冯翠玲邀请外籍教师代表列席。国家外专千人教授、来自美国的安蒂拉教授说:“以前觉得共产党很神秘,参加了党员大会,我觉得震撼,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理想和信念。”

  按照要求,学院要求每位中国教师开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“四风”问题自查整改,如何让外籍教师认同中央的大政方针?冯翠玲和院长商议,整合出一份英文版的《外籍教师道德准则》,要求每一位外籍教师学习并签署承诺。

  从“不搭理”到“有困难,找翠玲”,药学院师生把冯翠玲当成了“当家人”和“贴心人”。

  冯翠玲的办公室,药学院的每位师生都可以推门就进,她尤其关注濒于“掉队”的学生。在药学院,有个不成文的规定,院长会请成绩最好的学生吃饭,而成绩最不好的学生则由冯翠玲来请客。10多年来,药学院没有学生因学业问题被退学。

  这两天,冯翠玲组织新聘外教参加党支部活动,青年教师戴安娜参加后告诉记者,第一次听说了“中国梦”,了解了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共产党带领这么大一个国家走向小康,非常了不起!

  认识冯翠玲的人都说,她永远面带微笑,浑身都是满满的正能量。她用一颗红心,为党组织赢得了认同和尊重。(新华社记者 张建新)

  

  来源:201793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