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史为鉴

当前位置:首页 / 廉政文化 / 以史为鉴

一百堂党史课 方志敏:为了可爱的中国

2021-06-16          发布:[纪委办公室]李婷

  

  “湖塘塌塌岭,出了个方志敏。领导共产党闹革命,为了我穷人。”一曲弋阳民歌,把记忆带入到曾经的艰苦革命年代。

  湖塘村,江西弋阳的一个普通村庄,这里是方志敏的故乡。这位为了可爱的中国奋斗了一生的人,用炽热的情感写下慷慨檄文,号召国人“从崩溃毁灭中,救出中国来”。如今,每每提起他的名字,家乡人的眼中都满是骄傲。

  1899年8月21日,方志敏出生在湖塘村的一户农民家庭。自幼好学多思的他,191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西省立南昌甲种工业学校。彼时,五四运动波及弋阳。初心赤胆,他义无反顾地投入这次反帝爱国运动,并立下报国救国的远大志向。

  “共产党员——这是一个极尊贵的名词,我加入了共产党,做了共产党员,我是如何的引以为荣啊!从此,我的一切,直到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!”1924年3月,方志敏在南昌成为一名共产党员,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,深情地向党告白。

  铮铮誓言,他没有辜负。

 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,在革命斗争形势最困难、最艰苦的时期,方志敏都未曾气馁,而是提出“用前所未有特创的新方法去解决”。次年1月,他与邵式平、黄道等在弋阳、横峰一带发动农民举行武装起义,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,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。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,创造了一整套建党、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,被毛泽东称为“方志敏式”的根据地。

  1934年11月,时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的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,此时,中央红军主力已离开中央苏区,孤军北上之路凶险难测,但他毅然担此重任。途中,方志敏率领的红军遭到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围堵,为掩护中央红军转移,苦战七昼夜,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被捕。被俘时,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,除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,没有一文钱。

  即使被俘入狱,面对敌人的百般诱降和严刑逼供,方志敏依然正气凛然,坚贞不屈。一次审讯时,南昌行营军法处副处长钱协民劝方志敏,“识时务者为俊杰,随风转舵是做事人必要的本领”,却被他干脆回辞“朝三暮四、没有气节的人,我是不能做的!”面对生死抉择,他高呼:“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,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!”

  关押期间,方志敏曾对一名探访他的记者说,“各人都有自己的信念,我很高兴为自己的信念而牺牲生命。”正是为了这份信念,他在生命最后的半年多时光里,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,以写材料的名义要来笔和纸,写下了《可爱的中国》《清贫》《狱中纪实》等文稿和信件。

  “中国民族在很早以前,就造起了一座万里长城和开凿了几千里的运河,这就证明中国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?中国在战斗之中一旦斩去了帝国主义的锁链,肃清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国贼,得到了自由与解放,这种创造力,将会无限的发挥出来”……字里行间,是方志敏对祖国的热爱和信念。而也正是他用心血凝成的精神财富,深深感染了他的女儿方梅。

  1935年8月6日,方志敏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,时年36岁。当时,方梅不过3岁。

  “当时国民党监狱给父亲戴了10斤重的脚镣,寸步难行,但父亲就用手中的笔做武器,继续战斗。”如今已年近九旬的方梅回忆,母亲在她21岁生日那天送了一份“迟到”的成人礼——《可爱的中国》。“从此,我懂得了‘祖国’的意思——祖国,就是生养了我们、值得像父亲那样的千千万万烈士用生命去保护的母亲!”

  “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。”正如方志敏在《可爱的中国》中所愿,今日之中国,“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,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”,而他的精神也不断激励后人不忘初心、继续前进。(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陈瑶 文字 李芸 设计)